jdl008

平阳活动房集装箱租赁电话(平阳整租房价格信息)

jdl008 行业资讯 2024-11-06 2浏览 0

  近期中国台湾地区、日本九州和厄瓜多尔等地接连发生地震,地球仿佛进入了震动模式。

  山西省处在我国的华北地震区,历史上就地震频发。历史上7级以上的大地震主要有北魏延昌元年原平-代县地震、宋景佑四年定襄-忻州地震、元大德七年洪洞赵城地震、明天启六年灵丘地震、清康熙二十二年崞县(原平)地震和三十四年临汾地震。其中,发生在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(1303年9月17日)洪洞赵城一带的地震,是我国第一个史载文献最详细的8级地震。

  史书对这次震灾的记载:《元史.五行志》八月辛卯夜,地震,平阳、太原尤甚,村堡移徙,地裂成渠,人民压死不可胜计。遣使分到赈济,仍免太原、平阳本年差税。

  1303年山西洪洞8级大地震

  时间:1303年9月17日(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日戌时)

  地点:山西省洪洞县(北纬36.33度,东经111.7度)

  灾情:震级8级,震源深度约17公里,极震区烈度达11度;破坏面积南北长达500公里,东西宽近250公里,波及山西、陕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甘肃、宁夏、内蒙古等8省区,死亡20余万人。

  我省地震局专家管志光先生,通过对史料的考证,再现了洪洞大地震的前前后后……

  声如巨雷山摇地动

  9月13日(元大德七年八月初一),在晋东南的高平、晋城一带发生了一次4.5级地震。据《泽州府志》记载:泽州(今晋城县)高平地震,时夜将半,大风起,须臾地震,如摇橹状,官舍民庐坏无算。“高平、晋城一带在此之前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,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地区,所以这次小震并没引起人们的重视。” “700年后的今天,地震专家分析认为,这次地震就是洪洞8级大地震的前兆震。”

  9月17日晚9时左右,(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戌时),中秋的黄土高原,显得格外寂静,劳动一天的人们早早地居于室内……

  忽然,晋南大地的夜空大风骤起,声如巨雷,山摇地动,山崩滑坡,地裂渠陷,村堡移徙,城陷屋垣。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洪洞8级大地震发生了,也是我国有地震记载以来的第一次最强烈的地震。史称“河东地震”。

  经过1956年、1978年两次全国范围内的地震史料搜集整理,有关这次8级大地震的历史资料,从皇家钦定的《元史》,省府州县的地方志,杂史、杂记、诗文集等地方历史文献以及考古调查所得的碑刻题记等文物资料,都对这次大地震有所记载,计有3万余字。山西、陕西、河南省有51个府、州、县的志书记载了这次地震的破坏情况。这在地方志尚未十分盛行的元代,记录并保存了我国有史以来能够确定最早8级大地震的基本史料,确实难能可贵。同时也使我们能够穿过历史的时空,走进震区,认识灾难。

  丘陵为池城郭为陂

  极震区的太原、临汾盆地,人口稠密,建筑众多。在这次强烈地震冲击下,从都市到乡村,大地变异,山河改观,房倒屋塌,破坏十分严重。在霍县、赵城、洪洞一带南北长44公里、东西宽18公里的范围内,房屋几乎全部倒塌,官署民舍、庙宇塔楼无一幸免。

  据震中附近上纪落村的一块碑刻(公元1335年)记载:迨于大德七年坤舆大震,观洞屋庐摧圮为之一空。

平阳活动房集装箱租赁电话(平阳整租房价格信息)

  距震中约7公里的广胜寺《重修明应王殿之碑》(公元1319年)记载:不幸至大德七年八月初六夜,地震河东,本县尤重,靡有孑遗;霍州(今霍县)署衙全部倾圮。

  据现存州衙大堂内的1305年王士贞撰写的《霍州创建公宇记》碑刻和《霍州志》所记,这次大地震使霍州城的署衙官邸、内宅行宫,皇帝敕建的大型佛寺,新建的州学,连同其他官署公廨、寺观庙宇、民用庐舍等建筑,遭此大震,“震撼摧压,荡然无存”。

  大地震还席卷赵城以北的灵石、介休、孝义、平遥、汾阳、祁县、徐沟、文水一带,公廨倒塌殆尽,官舍民房率皆崩陷,庙宇震圮。“摧圮一空、荡然无遗”的历史记录,屡见不鲜。

  在孝义县,县志记载,“坏庐舍一万零八百余间,城垣官署全部圮毁”,建成7年的县学宫,均全部摧圮;

  在平遥县,《元史·五行志》记载,“公廨倒塌殆尽,房屋倒塌二万四千六百间”;

  在汾阳县,据《元史·五行志》记载,“北城陷长一里,东城陷七十余步”;在太原,元代王居实撰写的《奉圣寺记》碑记有“大德癸卯,坤道失宁,上下两刹,多致圮坏”;

  在临汾,据万历《临汾县志》记载,“丘陵为池,城郭为陂”,规模宏大的尧庙倒塌;

  在灵石县,位于张嵩村绵山脚下的洁惠侯庙,1362年《重修洁惠侯庙记》碑记曰:“大德癸卯,厚坤失载,殿宇倾颓,鞠为茂草。”占地数十亩山林的洁惠侯庙,尚有遗址可寻,瓦砾遍地,碑立其中,成为毁于这次大地震的佐证。

  据各地史料记载统计,墙厚地基好,柱粗梁多的大型建筑物,如寺观、庙宇、官署、儒学等,震毁1400多座。

  山移十里地裂成渠

  由于震中处于临汾盆地北部,中间是汾河流域平原,东西两侧由黄土丘陵过渡到基岩出露的山区,所以地震时的山崩地裂现象特别严重。据《元史·五行志》记载,“赵城县(今属洪洞县)范宣义郇堡徙十余里”,《元史·孝友传》曰:“地大震,郇堡山移,所过居民庐,皆摧压倾圮。《赵城县志》比较生动地描述了山崩滑坡时的情景:“大德癸卯秋八月,河东地震,营田东北摧阜移,其土之奋怒奔突数里,跨涧茵(音)谷,直抵营田。

  郇堡村位于洪洞县东北部的霍山南麓,海拔550米,为山前黄土丘陵区。这一带地下水源十分丰富,形成一系列上升泉,如著名的霍泉,水量极大,常年不断,其次是从山上冲下来的地表水也很多。因此,这种地貌和水文地质环境,为发生大面积的地滑现象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
  9月17日夜,伴随“轰隆隆”的巨响,大地和山脉像惊涛中的小舟猛烈地晃动起来。随着地震波的强大作用,郇堡村东北500米处的山体突然倒塌,形成一个长约1600米、宽1400米的地滑体,以排山倒海、不可阻挡之势直泻而下。滑动体上的村落随之迁徙好几公里,直抵西南的营田,并摧毁许多村堡、水渠、道路。滑动体附近及其以南的马头村一带,还同时发生泥石流和河岸坍陷。

  这次郇堡村山体大滑坡,是典型的大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。虽然已过去700多年了,但如今从地貌上仍清晰可见,在航空和卫星照片上,也都有明显的显示,是一个“东倒西歪”的块体。据地震专家调查,这次地滑的范围大致从郇堡东北500米处,至西南的马头村以北,长约2至3公里,宽约1.5公里,其中以郇堡一带的现象最为典型。据当地群众流传的说法,郇堡村原来是一个整体,经地震后,才分裂成为南、北郇堡。事实证明,这种传说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
  此外,《元·五行志》还记录了徐沟、祁县、平遥、介休、汾阳和孝义等地“地裂成渠”、“泉涌黑沙”的地貌变异现象,其中以平遥、介休、孝义最为严重。

  百姓死亡无人埋葬

  这次大地震发生在晚8时左右,人们虽然未熟睡,但大部分已居室内。极震区的太原、临汾盆地,人口稠密,房屋建筑质量差,特别是土坯房和土窑洞,极不抗震。”管志光沉痛地说,“地基又属第四纪冲积层,地基失效加重了建筑物的震害,使许多人在毫无警觉和提防的情况下,死于倒塌殆尽的房屋。面对摧圮一空的惨状,震后各家都失去了自救能力,加之当时无救灾力量赴现场救援,遇难者难以及时得救,造成了严重的人员死亡。

   这次地震的死亡人数,吉县《大帝庙碑》所记:“河东地震,压杀者二十余万人,屋之存者十之三四。”万历《临汾县志》记载:“于时死者二十余万人,祸其惨毒。”《元史·地理志》记载,当时太原路辖二十余府州县,包括今太原市、晋中、忻州和吕梁地区的大部,人口为155321人,平阳路辖50余府州县,包括如今的临汾、运城、晋东南地区的大部和晋中地区部分,人口为270121人,两路合计共有人口425441人。这次地震的死亡人数约占人口总数的50%,极震区各县高达70%。由此可知,史书记载的“压死人民不可胜计”的说法,并非骇人听闻和故弄玄虚。

 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,元成宗铁穆耳接到禀报后,决定发钞九万六千五百锭,遣使赈济,蠲免差税,开放山场河泊,听民采捕,以渡灾年。

  然而,大震之后,余震不止,元成宗惊恐万状,认为得罪了霍山神灵,立即遣近臣翰林学士林元,带上御香、宫酒、异锦、幡合、内帑、银锭,拉上平阴府僚和霍州、赵城的官员前去癸奠霍山,企图使山神灵息怒。然而致祭之后,余震还是“频频不止”,震后大旱三年不收,人民饥寒交迫,流离失所。元成宗更为恐慌,又于大德九年(1305年),下令改太原路为冀宁路,平阳路为晋宁路,以期使余震安静下来,而余震仍是“连连不止”,持续达五年之久。

 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说,根据600多年的历史资料,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显示出两个大的活跃期:第一个活跃期是1481年到1730年,这个活跃期持续了250年。在华北地区的第一个活跃期中,山西地震带的活动水平是很强的。但是在第一个活跃期平静以后,整个华北地区80多年没有发生一次6级以上地震,处于一个相对的平静状态。

  此后,出现了一个第二个活跃期,到现在已经有190多年了。第二个活跃期中也有一个高潮阶段,就是1966年的邢台地震到1976年的唐山地震。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四次7级以上的地震。第二个活跃期,山西地震带活动水平是相对比较弱的。从现在的分析来看,第二个活跃期目前还没有完全结束,可能处于一个活跃状态的后期。

  从这个大的背景来认识,山西地震带相对处于一个低谷的水平,今后几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可能性不大。不管现在有一些什么情况,未来几年,发生大的破坏性的地震可能性不大。

平阳活动房集装箱租赁电话(平阳整租房价格信息)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继续浏览有关 平阳活动房集装箱租赁电话 的文章
发表评论